随着“美丽浙江美丽生活”的两美建设蓝图逐渐深入人心,“碧水蓝天”成为公众的共同诉求与期待。“治气”作为当前与“治水”同等重要的民生工程,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。今年以来,我区以更高要求、更严措施、更快进度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,以六大专项行动为重点,以制度建设、部门联动、基础调查为三大保障措施,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。今年1-10月份,我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为84.3%,同比上升16.5%,空气环境质量为五级(重度污染)天数3天,同比减少4天。三级以上天数中,超标主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(PM2.5)、二氧化氮,其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了16.1%、8.8%。
一是源头管理,调整能源结构。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,加快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,禁燃区内共有59台锅炉,目前已淘汰49台,10台正在逐步淘汰中,并初步拟定禁燃区扩大范围;加快推进集中供热工作,区领导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集中供热问题,启动了郭溪上屿工业区集中供热项目的策划、包装和招商等工作;积极发展清洁能源,启动红星国际家居广场与森马集团光伏发电应用,并加快协调华峰集团天然气汽车加气站投资项目前期工作。
二是疏堵并治,防治机动车污染。全力推进“黄标车”淘汰工作,全面实行“黄标车”区域限行,据统计,瓯海区共计“黄标车”3363辆,2014年须完成淘汰报废任务数2017辆,截至9月25日已淘汰1136辆,完成比率56.3%;实施道路通畅计划,以勤奋东小区、繁荣社区等老型住宅区为试点,积极探索“交通微循环”创建,同时着力做好交通乱点整治工作,重点对附一医周边秩序、蟠凤村交通秩序等加强治理,在巩固去年首批2条省级治堵重点道路温瑞大道、西山西路创建成果的基础上,今年又新增1条娄东大街为省级治堵重点道路;此外,启动瓯海公共自行车二期建设,新增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30个,投放自行车1000辆及配套锁桩1000个,在未覆盖的仙岩街道、丽岙街道、泽雅镇和部分覆盖的南白象街道设置公共自行服务网点,实现瓯海公共自行车全覆盖。
三是狠抓重点,治理工业废气污染。积极推进《浙江省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整治方案》中的VOCs整治治理项目,今年我区重点开展3家化工企业工业VOCs治理,目前已完成2家中;开展9家服装干洗店整治,已全部完成;15家制鞋企业VOCs正在整治中。此外,今年我局重点开展工业大气污染行业调查工作,对化工、塑料、涂装、印刷、服装干洗、制鞋等行业开展全面调查,共调查企业736家企业。今年9月份,又开展家具行业VOCs排放现状调查,共排查相关企业169家,确定有VOCs排放的家具企业58家。
四是强化引导,调整产业布局和结构。严格环境准入,全区禁止新建20蒸吨/小时以下的高污染燃料锅炉,禁止新建直接燃用非压缩成型生物质燃料锅炉;积极淘汰落后产能,今年计划淘汰造纸落后产能6.5万吨、制革落后产能60万标张,目前造纸4家企业已淘汰3家,1家已停产,6家制革企业用于湿加工的所有转鼓已全部拆除;此外,加快推进化工、涂装、橡胶塑料制品、印刷包装、化纤、木业、制鞋等行业的清洁生产,今年对全区42家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。
五是严格监管,整治城市烟尘污染。加强施工工地扬尘控制,4个在建工程开展绿色工地创建工作,确保达到七个“100%”要求;严格控制道路扬尘,繁华路段、主要路段,全天16小时以上巡回保洁,城市主干道、高速公路、高架道路实行机械化洒水清扫,主干道机扫率已达到100%以上;开展每月不少于一次的餐饮业检查,督促餐饮业主规范经营,建立专门台账,对未取得排污许可、未按照油烟净化设施的,督促依法报批,目前已安装油烟净化设施217家,餐饮油烟净化装置配备率达100%。
六是立足长远,控制农村废气污染。严格禁止秸秆露天焚烧,加速创新秸秆综合利用,截至目前我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1.1%;加强防治农业氨污染力度,全面推行生态循环农业,积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和减量增效技术,目前已完成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.2万亩,化肥减量40.5吨,分别完成年度总任务83%、82.6%;加快推进植树造林工作,全区完成造林绿化面积8777.5亩,完成大气防治计划下达的年度总任务168.8%,任务完成率及完成时间均名列全市第一。